【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单成林:技艺精湛的创作者,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单成林,德阳工院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教师。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他坚守在教学和生产一线,兢兢业业、严谨细致,在平凡岗位上勤奋耕耘。在生产任务方面,他主要承担东方电机研试中心的叶片与水斗试制、军工企业产品零件加工等关键试制件的生产工作。多年来他累计完成各类复杂零部件加工上百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仅有效保障了东方电机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进程,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技术示范和职业榜样。在教学方面,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坚持“寓教于乐、素养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注重将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经验与社会认知融入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增强教学趣味性,他还带领学生加工大熊猫模型、航天器模型等趣味课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一、攻坚克难,以匠心助力重大装备突破
近年来,东方电机相继实现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作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的零部件配套加工骨干,单成林深知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他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东方电机研试中心的转轮叶片、水斗等核心部件的试制与加工。这些零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极高,往往代表着当前水轮机研发的最高难度。面对挑战,单成林从未退缩。他认真研究图纸工艺,反复优化加工方案,耐心调试五轴数控设备,时常为了一个参数的完美、一道工序的优化,在机床边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单成林正在对东方电机的转轮进行装夹找正

单成林正在对东方电机转轮的叶片厚度进行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是他的工作常态,尤其是在国家重点项目配套任务期间,昼夜奋战已成为家常便饭。2024年为保障东方电机某新型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的研发进度,他连续加班一个多月,最终高质量完成全部水斗加工任务,型线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以内,得到了东方电机技术部门的高度认可。

单成林试制的东方电机的冲击式转轮
除了民用重大装备,单成林还承担部分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军工产品要求万无一失,加工过程容不得半点疏忽。他坚持“零失误”标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贯彻质量全过程控制,多年来交付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单成林加工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整流器
二、产教融合,将真实项目融入人才培养
作为德阳工院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教师,单成林不仅是生产者,更是教育者。他深刻理解“工匠培育须自实践出”的道理,积极推动真实生产项目与实训教学相融合。
他负责指导学生五轴加工数控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机床,更注重把东方电机真实叶片、水斗等典型零件作为教学案例,完整再现从工艺编制、程序编写、工装设计到实际加工的全流程。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更深刻理解了精密制造的工艺系统与质量控制要求。
他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他总结出“职业素养培养十方面”:安全着装、设备保养、现场6S、安全操作、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队精神、产教结合、成本意识和职业技能。在他看来,“技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快,而素养决定他能走多远。”每次实训前,他都会亲自示范安全操作规程;每节课后,他都要求学生整理工具、清扫设备,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单成林正在对学生进行五轴加工编程指导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成林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他带领学生加工大熊猫模型、航天器模型等趣味项目,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技术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他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因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单成林带领学生加工大熊猫趣味模型

单成林带领学生加工航天器趣味模型
三、传承创新,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
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单成林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既懂生产又擅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他深知技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不断钻研新技术、新工艺。
他积极参与东方电机的新产品试制,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转化为创新课题。通过优化装夹方案、改进刀具路径、创新加工策略,多次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为合作单位节约了大量制造成本。
作为青年教师导师,他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艺,带动同事共同进步。他常说:“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更在于把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成为工匠。”在他的传帮带下,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和生产骨干。

单成林正在对青年教师袁柳进行五轴机床操作指导
当问起单成林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时,他朴实地说:“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看到我们参与制造的发电机组的点亮千家万户,看到我教的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耕耘。单成林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以匠心和笃行,为制造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倾注全部心血。他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质量的毫不妥协,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彰显着一名工匠的责任与担当。(文/图 四川工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